返回顶部



彼得·贝内特:助推全球顶尖激光制版技术在武汉产业化

2018/4/18 15:12:23浏览数量:30763

长江网4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彼得·贝内特不仅来武汉光谷创业,实现最新激光绿色印刷技术产业化,还推动与湖北工业大学共建中英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16日,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顿介绍,彼得·贝内特目前在英国,下周就回武汉,作为武汉引进的外国专家,彼得·贝内特对技术充满热情,对武汉也非常热爱。

彼得·贝内特博士是公司技术研发总监,今年50多岁,拥有英国伦敦大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和布拉福德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彼得·贝内特在印刷技术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世界顶尖技术的行列,不少技术成果还成为行业通用标准。他曾担任柯达英国研发部总监,以数码CTP技术帮助柯达获得英国女王企业奖;也曾是在多个国家担任印刷制版顾问的“空中飞人”。

2007年,彼得·贝内特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几名学者合作,开始一项最新超快激光绿色印刷技术的研发,刘顿正是该校激光领域博士,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决定到中国创业,成立了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两人作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551光谷人才计划”专家,领衔在湖北工业大学成立了中英联合研究中心。2016年10月,彼得·贝内特获得武汉“黄鹤友谊奖”。

“超快激光的运用和印刷制版的改良都是行业创举。”刘顿介绍,每年全球印版使用量大约7亿平方米,仅冲版一个环节,就要产生大量腐蚀性废料,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工艺,减少污染。一旦成规模投产,能避免使用很多化学试剂,铝材、水、电等消耗量也将减少至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我们是目前全球唯一研发此项印刷技术的团队。”刘顿说,经过多年研发,制版机和印版已在筹备量产,公司也获得了第一轮融资。顺利投产后,一项改变行业面貌的技术将从武汉、光谷走向世界。

刘顿介绍,彼得·贝内特很喜欢武汉,他到武汉一年后,就将家人全部从英国接过来了,“他喜欢坐上公汽去随意了解这个城市,东湖磨山、昙华林、汉口江滩、汉街、东西湖等地方都逛遍了。”

相关文章

  • 被遗忘的民族骄傲:曾阻击柯达 两次卖身后转型印刷

    243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的胶卷企业,乐凯独自抗起民族品牌大旗,与柯达、富士胶卷“三国鼎立”。而近些年来,乐凯撕下标签,与“胶片”越来越远。据6月27日媒体报道,乐凯将与中印南方、中印器材两家印刷公司重组。据了解,此次重组是打造乐凯印刷影像材料业务全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国内印刷行业的龙头地位。从胶卷老大,到涉水光伏材料和锂电材料,十余年的转型之路,乐凯经历了什么?年销5000万卷,民族品牌抗衡柯达富士在距离雄安新区只有50余公里的地方,坐落着“留住美好回忆”的乐凯胶片厂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7月1日的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彼时,乐凯风光一时无两,生产的胶片曾一度占据中国电影胶片市场的大半江山。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崛起,极大地冲击了原来的电影市场,与此同时,电影胶片市场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乐凯集团第一次尝试转型,主营业务从电影胶片转向彩色胶卷及彩色相纸。90年代后期,乐凯彩色胶卷和相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5%和20%,并出口40多个国家。尽管这个数字距离行业老大柯达在中国50%左右的份额相差甚远,但乐凯却成了组织柯达、富士垄

    2018/7/2 20:49:41浏览量:27943

  • 彼得·贝内特:助推全球顶尖激光制版技术在武汉产业化

    212

    长江网4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彼得·贝内特不仅来武汉光谷创业,实现最新激光绿色印刷技术产业化,还推动与湖北工业大学共建中英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16日,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顿介绍,彼得·贝内特目前在英国,下周就回武汉,作为武汉引进的外国专家,彼得·贝内特对技术充满热情,对武汉也非常热爱。彼得·贝内特博士是公司技术研发总监,今年50多岁,拥有英国伦敦大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和布拉福德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彼得·贝内特在印刷技术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世界顶尖技术的行列,不少技术成果还成为行业通用标准。他曾担任柯达英国研发部总监,以数码CTP技术帮助柯达获得英国女王企业奖;也曾是在多个国家担任印刷制版顾问的“空中飞人”。2007年,彼得·贝内特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几名学者合作,开始一项最新超快激光绿色印刷技术的研发,刘顿正是该校激光领域博士,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决定到中国创业,成立了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两人作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551光谷人才计划”专家,领衔在湖北工业大学成立了中

    2018/4/18 15:12:23浏览量:30763

  • 一位经历互联网大潮的传统印刷人的独白

    183

    2017已经落幕,2018大幕刚开启。业内人士会为2017年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贴上怎样的标签?这一年有哪些事情令他们印象深刻?哪些事情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哪些事情或者成绩最令他们骄傲?对于已经到来的2018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愿景和计划?今天,首先邀请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啸谷谈谈他对2017年的总结和对2018年的展望。 过去的2017年对于印刷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物料飞涨、环保高压、员工流失、工价走低,对大多数的传统印企都是一种磨难。而期待中的传统印企转型及传统印企拥抱“互联网+”,实施几年下来,到2017年似乎有种烟消云散的感觉。2017年是我最有感触的一年,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天印业”)一路走来,虽然曾经也很期待互联网大潮带来的改变,但几经风雨后,慢慢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印刷领域,影天印业一方面致力于传统印刷工艺的精炼提升,用工匠之心打造最高端的精品书籍;另一方面,影天印业积极发展数字印刷,用数字印刷为个人印刷品服务,并紧密拥抱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把数字印刷工厂和个人消费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但回顾2017年,我心中有两个不

    2018/2/2 18:03:19浏览量:31583

  • 王华超: 学习新技术不止步

    223

    按生产单安排印刷次序、将文件传送至设备、开始低速印刷、调整折页设备、检查印刷质量和折页准确度、加速印刷、将书芯整理好后整齐码放、完成后填写转序单……这是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数码印刷机长王华超每天的工作程序。中石油彩印于2014年年底投资引入高速喷墨印刷生产线,王华超操作的数码印刷机就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关键一环。目前这条印刷生产线在北京的数量并不多,会操作该机器的工人更是凤毛麟角,王华超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4月27日,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中石油彩印生产车间时,王华超正在数码印刷机旁细致地查看成品质量。转型:摸着石头过河王华超已经在印刷行业工作了18年,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儿”。但是3年前,当公司决定将他调到数码印刷机的操作岗位时,他心里还是打鼓的。“那时候,我对数码印刷可以说是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对自己能不能做好,信心也并不大。”王华超告诉记者。在传统印刷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突然间要转型到数码印刷,王华超的压力很大。公司引进的数码印刷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系统为全英文界面,并且生产过程中还经常要解决设备中众多精密传感器中的莫名故障,这对王华超这样传统印刷行业转型过来的人

    2018/5/12 23:48:51浏览量:30913

  • 良图:谈快印行业的产品进化——产品基石 服务至上

    167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产品基石 服务至上——快印行业的产品进化》,可能我说的不一定对,但我能保证,我说的正是我在做的。重申产品的重要性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曾说:“我们坚信,如果能打造出好的产品,用户一定会喜欢,如果他们喜欢,他们一定会掏钱买,我们就能赚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企业家不谈空想。他们能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他们的思想,而是他们的绝活产品,是他们在做极致好产品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精神和价值。真正的企业家都知道唯有抱元守一、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才是生路。抽离产品载体,所有的说法最终都只能是说法而已!只说不练久了,就是骗子!”行业中一部分人认为产品的格局小,他们更喜欢布局、喜欢投资运作,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留心观察,可以看看最近几年流行的数字印刷网站,除了网店的Logo的不同,其余的产品大同小异,无非是相册、文化衫、马克杯、抱枕、手机壳等。产品的重要性已经被诸多行业大佬不断强调,多么朴实的道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重塑快印定义百度百科对快印的词条是这样写的“快印,又称短版印刷或数字印刷,它与传统印刷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快印可以一张起印、边印边改,还

    2018/1/26 12:08:33浏览量:35260

  • 苏精谈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印刷变革

    242

    苏精先生长期致力于研究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在新著《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7月;中华书局,2018年5月)中,苏精查阅了大量西文档案,细致爬梳、对比了各类中西文献,将十九世纪西方各个教会的基督教传教士使用西式金属活字印刷中文图书的具体过程,完整地加以呈现。此书甫一出版,即赢得广泛关注。而在这次访谈之中,苏精先生既回应了对其著作的批评与商榷意见,也详细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关情况。柳向春先生在《铸以代刻》的书评《西方传教士如何颠覆中国传统雕版印刷》中提到,石印而非活字印刷,才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对雕版印刷构成真正威胁的杀手。民国中期以来,由于铅印等更加便捷的现代印刷手段的发明与引进,广义的“铸以代刻”才真正成为现实。对这个观点,不知您作何评价?苏精:的确有不少人说,取代传统木刻的是照

    2018/7/2 20:35:59浏览量:2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