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上海金大:十八载栉风沐雨,守初心砥砺前行

2018/1/5 18:20:22浏览数量:32180

陈彦友专访

 

十八年磨一剑 

  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金大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金大),到目前为止走过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八年里,中国标签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爆炸式发展阶段、也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短暂低谷,现在则进入稳健增长的新常态发展模式。上海金大同样也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从创业初期的艰难,再到业务的快速增长;从国际金融危机的普遍影响,再到现在进入稳步发展的新常态。上海金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标签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八年里,上海金大的收获成果是巨大的:从创业初期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两地(上海、南通)四个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从仅有一条生产线,到目前拥有四台合资、两台全进口国际领先的程控涂硅、复合、分切一体化生产线;从初期的年产能几千平方米,到现在不干胶材料年生产能力达5亿平米,离型纸、淋膜纸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固定资产超过5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上海金大的产品业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化、办公、物流、超市、汽车、工业等数十个行业。十八年里,上海金大的企业规模在不断壮大,并逐步发展成为优质不干胶材料专业制造的全球领先企业。

 与此同时,上海金大的业务范围实现质的飞跃:从最初只为部分中小客户提供产品,到如今形成完整的销售体系,现在的上海金大已将销售和服务延展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据陈彦友副总经理介绍,目前上海金大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遍及全国。在国内标签市场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南、华中的核心城市,如上海、北京、青岛、沈阳、成都、武汉、昆山、常州、温州、广州等地,上海金大还专门设立分切运营中心,以便能够更快速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海外市场,上海金大也已在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巴西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上海金大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得到国内外用户的一致肯定和推荐。从创业之初的默默无闻,成长为令客户认可、受行业关注、让对手仰望的大企业,直至今天成为国内不干胶材料行业的标杆,上海金大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创业者成功蜕变的过程。陈彦友副总经理表示:公司创立的十八年,也是金大人努力拼搏、甘苦与共、激动人心的奋斗历程。一路走来改变的东西很多,但一直不变的是金大人立志改善标签材料品质、专注不干胶材料生产的初心。上海金大的标签材料发展之路,坚定执着、砥砺前行。

 

专注引领创新

 自成立以来,上海金大坚持立足市场需求,专注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不干胶标签材料。

 上海金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专业印刷实验室的标签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上海金大拥有近百余名技术人员,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开发的有二十余位;另外,上海金大投资数百万元,引进全套进口实验设备,用于产品的开发和测试。截至目前,上海金大已经成功申请16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创建至今平均每年至少获得两项专利。对研发和创新的重视,给金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依靠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上海金大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据了解,目前上海金大的产品品种已经达到数百种,覆盖纸类、薄膜、铝箔、布类、胶带、离型纸等各种材质的胶粘、离型、包装产品;上海金大不仅积极开发生产适合胶印、丝网、凸版、柔版、热转移等常规印刷方式的不干胶材料,同时注意跟进喷墨、激光、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在国内率先研发具有优异着墨性能的表面涂层、可使用数码印刷技术进行高速印刷的不干胶材料。通过丰富多彩的产品,上海金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也成为上海金大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今年9月的欧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Europe 2017)上,上海金大针对欧美市场重点推出三款不干胶材料:可在低温-40℃使用的PP合成纸;65um新款PE材料,较原来的85um产品更轻质、更环保;超透BOPP材料可实现无标签效果,特别适合应用于高端白酒、饮用水、化妆品等标签生产上。

“金大定位于中高端不干胶标签材料,力求通过不断创新以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选择和丰富的体验。”陈彦友副总经理说。

 

品质驱动发展

作为领先的不干胶材料供应商,上海金大精于对品质的追求。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升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上海金大在生产设备方面的大力投资广受业界赞誉:2003年,斥资2000万引进国际领先的德国大型程控涂硅、复合、分切一体化生产线;2007年,引进幅宽1600mm的高精度、高速度复合、涂硅生产线;2009年,引进3条5辊高精度、高速度复合、涂硅生产线;2011年,斥资近1.5亿元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德国BMB宽幅(幅面宽度1800mm)、高速(生产速度600m/min)一体化复合涂布生产线;2017年,再次引进德国BMB设备,预计在2017年底之前可以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用陈彦友副总经理的话说,就是“舍得投资先进的设备,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需要,更体现了金大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决心”。

先进的设备为生产出合格适用的产品奠定夯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是产品质量的全部。为了进一步稳定质量,上海金大设立专门的检测实验室,从原材料开始严把产品质量关;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的生产工艺和半成品进行监控,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品出厂前施行上机实测,对材料的强度、平整度、复卷张力以及印刷效果进行系统的测试。此外,上海金大还通过自检、互检、抽检等多道在线、离线质检流程,力求100%保证将合格产品交付客户。

此外,上海金大还借助专业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的各项流程,包括采用ERP软件控制所有进销存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误差;建设立体化的货架仓储,使得产品在各工序之间的流转更加规范……“设备、质检和管理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保障了金大产品的优质化和稳定化,从而实现稳步增长。”陈彦友副总经理表示。

 

巧破局谋发展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产业用地空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上海金大积极主动、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作为在上海拥有两个花园式生产园地的大型企业,上海金大一方面在上海基地增加生产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上海金大在南通投资建设的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正式投产,未来南通生产基地的规划产能将占到上海金大总产量的2/3。

与此同时,上海金大积极研发环保产品,实现生态化生产。上海金大自主研发的、拥有多项专利的无溶剂涂布技术,使用水基材料,环保无污染;而企业引进的复合式光氧化净化设备,可以对涂布生产线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结束语

不断拓展、不断前行的上海金大,未止步于做一个优秀的国内标签材料供应商,上海金大正在朝着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努力。自2003年开始,上海金大一直跟随Labelexpo Global Series的步伐,稳步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上海金大国内外业务的比例达到7:3,上海金大要用不断提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诠释中国制造的力量。






 

相关文章

  • 你是我的眼:绿色印刷翻开盲文新篇章

    232

    5月17日,2018年助残日来临之际,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科研人员走进北京市盲人学校,向学校捐赠了基于绿色印刷技术印制的盲人图书。一名二年级盲童打开一本崭新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大胆地抠了抠凸点感知点位。“老师告诉我们,不用再担心‘看’过的书凸点被磨掉了。”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绿色印刷技术翻开了盲文新篇章。”北京市盲人学校副校长陈瑜在捐赠现场表示,“新盲文图书经久耐用、绿色环保、图文并茂,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和学习质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始于世界上最小的点传统方式印制的盲文图书采用机械压印,经过多次摸读后,很多凸起的盲文点就被磨平了。同时,盲文图书的出版周期长、成本高、出版量低、体积大、点字精度不够,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们学习。长期从事盲文编辑与印刻的北京市盲人学校教师李潇潇对此深有感触。“盲文材料很重,厚的牛皮纸材料也容易划伤手,使用寿命和保存时间都比较短。”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直从事绿色印刷技术研发的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主任宋延林注意到这一点。2014年以来,围绕喷墨打印领域的“咖啡环效应”,科研人员成功调控了墨水和基底的纳米尺度界面性质,使墨滴

    2018/6/5 17:54:37浏览量:29883

  • 赵和平:挡升级中的上海印刷业

    116

    10月13日,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应邀出席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并重点介绍上海印刷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他首先回顾了近代印刷在上海的发展历程并表示,自1843年英国人麦都思将基督教设在南洋巴达维的印刷所迁至上海,建立起近代上海第一个出版物印刷机构——墨海出版以来,上海印刷产业已经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70多年,有了巨大发展。从最新的2016年上海印刷产业发展数据来看,通过年度核验的3463家印刷企业,总资产为1143.81亿元,较2015年的1124.43亿元,增加19.38亿元,增长1.72%;年销售收入858.84亿元,较2015年的810.95亿元,增加47.89亿元,增长5.91%;利润总额50.49亿元,较2015年的49.02亿元,增加1.47亿元,增长2.99%;对外加工贸易额87.65亿元,较2015年的95.96亿元,减少8.31亿元,下降8.67%。赵和平特别指出,对比2015年的统计数据,上海印刷产业正逐步走出低谷。2015年上海印刷产业数据显示,通过年度核验的印刷企业有4235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为负增长。而2016年通过年度核验的印刷企业有3463

    2017/11/20 10:44:07浏览量:24060

  • 王存峰:喷印人的别样生活

    187

    王存峰,峰子王,王风歌,北京世纪枫叶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沐禾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歌手等,这些说的都是一个人。在他的身上,每一个生活维度,和另外一个好像都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却又都那么恰巧的就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丰富了他的人生,填满了他的灵魂。广告行业立命之本过了千禧年,20出头的小伙子来到北京做起了北漂,这一漂,漂了十几年。最初知道王存峰王总,当然是因为他是广告喷绘人,最缘分的是他最开始从事的是印刷(丝网印刷),和我的东家科印传媒一样,从印刷然后拓展到喷绘。王总回忆说,最初的公司的一个大单,是做一个老年之家的项目,当时大贺传媒也参与了竞标,普通的宝丽布报价是85元/㎡,王总公司当时使用丝网印刷和喷绘结合来做,效果上胜出了喷印工艺还不那么好的当时,同时,报价也低于喷绘的价格,竞得了此标,这就开始了他的广告喷绘之路。200万初始投资,做起了现在的北京世纪枫叶国际广告,至今已经拥有了北京、合肥、天津等几地分公司,客户伙伴和业务范围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双向选择,目前比较稳定的是现在很“抢手”的地铁广告以及影视广告,这两个板块的业务也是世纪枫叶从开始创立到现在一直坚持的部分,随着地

    2018/4/1 12:45:19浏览量:35773

  • 蒲嘉陵:从印刷毕业季谈起

    113

    对于印刷这个具有特别属性的行业而言每一位毕业生或许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故事我们联系了9位印刷毕业生聊一聊关于印刷的故事又是一年毕业季,完成了四年酷暑寒窗修业的学子们即将或已然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迈向充满变数的未来。结缘印刷触景生情,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从阴差阳错接触印刷,到了解、知晓并热爱上这个行业,也许和多数印刷专业毕业生进入这个领域学习的经历相仿,但结果或许有所不同。自小酷爱美术,曾立志在这个领域奋斗并有一番作为的我,却在1978年高中应届毕业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四川仅仅招收6名学生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专业,并如愿以偿。这个选择完全是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大旗”和印刷工艺的名称所吸引,是一个“以貌取人”、阴差阳错的结果。后来我才知道,尽管设在工艺美院,但印刷工艺专业与美术并无直接关联,完全是一个工科专业。假设当初不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招生,或许我不会选择这个专业,假设当初不是“印刷工艺”这个名称,而是此后的“印刷技术”或今天的“印刷工程”,我肯定不会选择这个专业,当然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人生轨迹。不过历史是不会因为假设而改变的,否则《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

    2017/11/17 14:59:04浏览量:24620

  • 苏精谈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印刷变革

    242

    苏精先生长期致力于研究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在新著《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7月;中华书局,2018年5月)中,苏精查阅了大量西文档案,细致爬梳、对比了各类中西文献,将十九世纪西方各个教会的基督教传教士使用西式金属活字印刷中文图书的具体过程,完整地加以呈现。此书甫一出版,即赢得广泛关注。而在这次访谈之中,苏精先生既回应了对其著作的批评与商榷意见,也详细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关情况。柳向春先生在《铸以代刻》的书评《西方传教士如何颠覆中国传统雕版印刷》中提到,石印而非活字印刷,才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对雕版印刷构成真正威胁的杀手。民国中期以来,由于铅印等更加便捷的现代印刷手段的发明与引进,广义的“铸以代刻”才真正成为现实。对这个观点,不知您作何评价?苏精:的确有不少人说,取代传统木刻的是照

    2018/7/2 20:35:59浏览量:25723

  • 被遗忘的民族骄傲:曾阻击柯达 两次卖身后转型印刷

    243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的胶卷企业,乐凯独自抗起民族品牌大旗,与柯达、富士胶卷“三国鼎立”。而近些年来,乐凯撕下标签,与“胶片”越来越远。据6月27日媒体报道,乐凯将与中印南方、中印器材两家印刷公司重组。据了解,此次重组是打造乐凯印刷影像材料业务全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国内印刷行业的龙头地位。从胶卷老大,到涉水光伏材料和锂电材料,十余年的转型之路,乐凯经历了什么?年销5000万卷,民族品牌抗衡柯达富士在距离雄安新区只有50余公里的地方,坐落着“留住美好回忆”的乐凯胶片厂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7月1日的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彼时,乐凯风光一时无两,生产的胶片曾一度占据中国电影胶片市场的大半江山。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崛起,极大地冲击了原来的电影市场,与此同时,电影胶片市场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乐凯集团第一次尝试转型,主营业务从电影胶片转向彩色胶卷及彩色相纸。90年代后期,乐凯彩色胶卷和相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5%和20%,并出口40多个国家。尽管这个数字距离行业老大柯达在中国50%左右的份额相差甚远,但乐凯却成了组织柯达、富士垄

    2018/7/2 20:49:41浏览量:24833